《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中国国防”这一章明确了用10个学时必讲5个内容,分别是: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武装力量和国防动员。其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国防内涵和我国的国防历史,树立正确的国防观;了解我国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以及国防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熟悉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实际上,要说这一章中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应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具体说,通过对我国国防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有落后要挨打,国强军弱也要挨打的忧患意识。通过国防建设的学习,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国防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使学生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国防法规、武装力量和国防动员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国防权利和义务、人民军队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作用、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等,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
02
在中国国防的教学内容中多增加强化大学生爱国意识的鲜活事例是最生动的思政元素。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赴后继。向警予、夏明翰、方志敏、黄公略、彭雪枫、葛振林、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叶挺、权等等,哪一个不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他领导的第一军,是东北抗联的主力部队,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令日寇闻风丧胆。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对杨靖宇又恨又怕,急忙调兵遣将,对杨靖宇的部队围追堵截。由于叛徒出卖,杨靖宇的部队被4万日军包围。杨靖宇将主力转移,自己带一支小部队牵制敌人。杨靖宇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身边最后只剩下他和两名战士与日军继续周旋。连续战斗了三天三夜,又没有吃的,杨靖宇饥饿难耐。杨靖宇陷入绝境后,日军曾派叛徒向他劝降,他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劝降不成,日军蜂拥围攻上来。杨靖宇毫无惧色,双手使枪,打死了两个日军军官,最后身中4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没有一点粮食,在场的日本人无不受到莫大震撼。日军头目岸谷隆一郎后来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03
“中国国防”的教学融入思政内容说到底,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参与国防建设的责任感。在国防建设中无数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为“三钱”的“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虽然都姓钱但都不爱钱,他们都是从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回国从事“两弹一星”研究。钱学森当时在美国,36岁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年薪9000美元,回国后,在艰苦的戈壁荒滩搞“两弹一星”,每月工资仅331.5元,工资低、工作环境差,但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发展却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通过学习中国国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大学生国防观念,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履行国防义务,才是大学生学习中国国防的落脚之地。长期的和平积习导致的战备意识淡漠,打仗思想弱化,大脑中没有形成国防观念,更何谈自觉担当起兴武强军的时代重任。当前,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的冲击,爱国主义在一些青少年群体中开始淡化,对党、对国家以及对军队的认同感有所降低。因此,必须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激发在校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成为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