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立背景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以激发民众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引导下,各高校紧跟新形势,着手设计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新葡萄官网作为民办高校之一,积极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各个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和鼓励,指导学生积累创新所需知识,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科技和产学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同时,引进企业参与学生科技成果、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训工作,全力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创业、就业循环衔接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建筑工程学院紧跟学校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建筑行业人才,筹备成立了“建筑设计中心”。
二、目标定位
“建筑设计中心”是主要针对一部分具有建筑设计梦想的学生而开展的社团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目的。其目标如下:
1、帮助中心成员拓展视野,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职业信心,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具有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建筑设计人才;
2、组织中心成员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积极参与竞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学院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学科竞赛的蓬勃开展;
3、锻炼和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协作能力、专业素质和自身综合素质;
4、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洞察能力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
5、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研究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工作模式
“建筑设计中心”自成立以来,依据建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结合各学生学习特点,分别建立了CAD工作室团队、3D大赛工作室团队和BIM设计工作室团队等。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主导,承接了各类相关技术项目和技能竞赛并引入了企业运作机制,逐步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1、校企共建
依据各工作室能力培养目标和相关工作岗位对“双创”能力的要求,同时结合企业项目需求,我们先后与青岛魔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BIM设计工作室,与青岛瑞源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CAD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至少聘请了一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作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和监管责任人,同时聘请了企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团队学生管理等工作。工作室全面推行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与企业文化接轨的实训文化,集项目孵化、技能大赛、证书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大赛引领
“建筑设计中心”各工作室以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赛事,实施校、省、国家三级竞赛培训选拔制度,100%学生参加校级竞赛培训选拔,25%学生参加省级竞赛培训,2%学生参加国家级竞赛培训,既注重教育公平,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先后参加了“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大赛引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将大赛资源成果转化到第一课堂,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3、项目驱动
各类设计项目来源于建筑企业和市场的真实需求,内容来自于企业真实项目。教师负责提供实践项目、科研项目与技术指导,并对阶段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老带新,梯队培养,完成项目研究、竞赛作品设计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4、双师指导
每个工作室至少聘请一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任教师作为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和监管责任人,同时,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技术或运营指导。专任教师在第一课堂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指导集中实践环节,企业导师通过集中授课、定点辅导、技术讲座等方式,将企业文化和生产一线最新技术渗透到教学中。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交替进行,积极跟进,随时解答学生在训练和实战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工学结合,激发人才培养新动能。
5、学长示范
工作室成员包含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促进学科交叉,知识融通,同时以老带新,梯队培养。工作室负责人一般由大三或者大四能力突出、品德优良的学长担任。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通过社团纳新进行选拔,录取后进入建筑设计中心后,有四个阶段的培育期:“专业基础培养”、“专业核心发展”、“知识拓展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主题,前期主要是兴趣培养、专业基础培训,以帮带为主,后期着重知识能力拓展,以自主学习为主,每个阶段均实施淘汰制,优胜劣汰,以促进学生的快速学习和成长。具体培养思路如图1所示。
另外,为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优势,设计中心每学期安排1-2次经验交流会,让历届大赛获奖的在校生及毕业生传授学习经验,帮助工作室成员成长,这样借助榜样的力量,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创新型、学习型团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成长,在互助互学中共同提高,体会和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图1 “建筑设计中心”人才培养思路
四、工作室保障机制
为保障建筑设计中心工作有序进行,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政策扶持,积极健全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和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各工作中心和工作室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建筑设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建筑设计中心工作,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校企合作协议,落实建筑设计中心的各项工作,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建筑设计中心教师及学生进行建筑设计研究及学习,保障建筑设计中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建筑设计中心成员教学科研水平。目前中心专任教师全部为“双师”型教师,行业专家经验丰富,能为学生解决在备赛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如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点、渗透项目运营管理知识等。
2、制度保障
我们依托《新葡萄8883官网AMG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管理办法》,保证建筑设计中心各工作室的正常运转,并依据学校相关创新创业管理政策,保证各项目顺利完成。本中心已经顺利完成3项横向课题,1个省级教改项目。
3、设施保障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虚拟仿真系统和实训设备的最大效能,相辅相成,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院现有多个建筑CAD实训室、大学生梦工厂、建筑工程实训基地、施工仿真模拟实训室、结构仿真模拟实训室,并已安装建筑CAD、3DMax、revit建模软件,广联达土建、安装算量软件、广联达BIM全过程造价管理软件,广联达BIM电子招投标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软件,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仿真软件,中心学生可随时到这些实训室进行学习,同时各工作室还配有专门的办公室,用于集体研讨、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五、工作室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和运作,建筑设计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1、教师研发能力提升
通过参与建筑设计中心工作和“双创”活动,团队教师教科研参与度明显提升,教科研能力和技能水平都有显著提高,不仅教师们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提高了,而且教师不断从实践的操作中凝练所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据此做出实时调整和改革,并顺利融入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专业建设工作,保持课程体系和管理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另外建筑设计中心还建立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机制,通过校内集中培训(如图2)、职业资格证考评指导、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如表1)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实践应用能力强、掌握了行业最新前沿技术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如表2)。
两年来,团队教师收获颇丰,共获批省级课题2项、校级教改项目4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3篇,EI检索1篇;建设线上课程2门(达到了近年来最好纪录)。主持横向课题近10项,创历年之最。孙玉芳老师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学校最高奖项),许霞老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衣淑丽等4位教师被评为十二届山东省第大学生科技节“优秀指导教师”(首次获此奖项)。
图3 团队教师典型成果
2、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我们通过强化建筑设计中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双创意识、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均显著提升,职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调取了近几年来建筑设计中心学生参赛的各类作品,分析了近两年来中心学生参与大赛获奖情况(如表3),惊喜的发现经过两年来的培养,学生作品质量越来越高,创意越来越好,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强,辐射面越来越广,大赛获奖数量急剧增加 ,档次越来越高。
图4 部分学生参赛作品
表3 建筑设计中心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学生获奖情况
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的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我们还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考证更好的融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图5 部分学生考取的专业资格证书
据统计,近两年学生参加“数字建筑创新应用大赛”、“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其中国家级20余项。参与科研立项10余项,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这些都反映出中心组学生在本中心培养思路下其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提高。
3、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随着建筑设计中心工作的开展,各企业单位与本中心的合作也不断深入。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平台,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组建了一个个人才订单培养的“订单班”,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中心和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形成育人合力,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青岛海川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荣华建设科技公司、青岛瑞源有限公司、青岛筑友建筑公司、聿安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与我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如图6)的企业直接让参加大赛的本中心学生顶岗实习。因为参与过职业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都具备很强的自学能力、刻苦的钻研精神、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而且这些学生比同期入职的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职业自信心更强,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骨干。同时,对于在校生,多采用横向课题形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从而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触,从而缩短企业培训期,毕业后可以与企业无缝衔接。
图6 校企合作协议
六、体会与思考
建筑设计中心学生曾在参加选拔时说过:我有一个设计梦,希望能在这里实现!对建筑设计中心来说,不断提高育人质量,改进工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时反思工作中不足,发挥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建筑设计人员,圆所有学生的设计梦!